土古喜格雕刻:雕刻出乡村振兴好光景

2024-01-27 常见问题

  2019年,日喀则土古喜格传统雕刻技艺非遗工坊依托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土古喜格传统雕刻技艺设立,带头人果杰推动非遗工坊开展技艺传承保护工作,推动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工坊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打造非遗品牌、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等多种举措,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在进一步提升项目和相关这类的产品区域知名度、助推白朗县非遗相关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古喜格雕刻通常以石质、木质、动物骨头作为原材料,以立体圆雕、镂雕、浮雕作为主要技法,整个雕刻过程不依赖现代机械,纯手工一刀一锤雕凿刻而成,工艺精湛,刀法细致,精致度与现代机雕艺术品相媲美,同时具有手工的细腻和质朴,深受人们的喜爱,可谓“慢工出细活,匠心筑口碑”。

  为了推动技艺保护传承,工坊带头人果杰充分的发挥传承人“传帮带”作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当地群众和大学生学习掌握雕刻技艺,参与就业生产。同时,果杰作为西藏文化部门特聘的石质文物修复大师,长期与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大昭寺、桑耶寺、日喀则博物馆和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等西藏各大文物保护和研究单位合作完成各种雕刻文物的修复工作,修复石雕文物132件,木雕文物44件,骨雕文物305件。

  近年来,工坊积极探索“非遗 + 就业 + 增收”模式,在土古村设立石雕、木雕、骨雕技艺作坊,近三年带动36名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8名大学生劳动力“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达7.2万元左右。针对无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工坊采取无偿分红的方式,向120名无劳动力贫困群众分红60余万元,帮他们实现脱贫增收。同时,工坊逢年过节慰问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工坊带头人果杰已为公益事业奉献了60余万元公益金,为日喀则抗疫捐赠价值20多万元物资。

  工坊以传统技艺与创意设计理念相融合为基础、多元产业融合为核心、可持续创意设计实验为引擎,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依托自身资源,探索将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将传统技艺元素、历史背景和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提炼技艺,推动材料、结构、图形和工艺的创新转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艺术审美和当代价值的产品。工坊推出雕刻故乡的文化品牌,通过雕刻故乡IP打造及系列文创产品研究开发,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西藏非遗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实现对土古喜格传统雕刻技艺的品牌塑造和IP形象开发。同时,工坊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营销手段,在非遗推广方式、媒介利用、流量转化方面做升级,力争线上线下打造出集文化、旅游、新媒体等业态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功能圈,让土古喜格传统雕刻技艺持续走入市场。

  工坊通过向游客展示非遗技艺,让游客进行雕刻、印刷等技艺沉浸式体验,拉近游客与非遗的距离。通过定期举行展览、论坛、课堂等各种非遗活动,推动技艺传播。通过组合图板、实物展陈、视频播放、活态演示嵌入等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声光电等表现形式,让观众全方位感受到非遗之美。工坊以非遗传承为抓手助推文旅融合,推动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雕刻艺术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广阔,带头人果杰认识到,传承发展富有特色的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村民找到符合当地实际的谋生渠道、享受文化惠民的福利,可以助力土古村实现乡村振兴的蓝图。近年来,工坊立足技艺传承带动群众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打造了雕刻故乡的文化品牌,得到当地群众由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