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苦干实干】罗甸 四向发力红水潮涌

  近年来,罗甸县叠加诸多资源优势,瞄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坚持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打出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组合拳”。

  狠抓新型工业化,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水平发展的第一个任务,十三五期间,罗甸规模工业公司增至38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狠抓新型城镇化,奋力实现城镇大提升。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投资消费的主要载体,十三五期间,“最美湖城”颜值初显,城镇化率从34.68%提升至55.35%。

  狠抓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农业大发展。把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间,罗甸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1%,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狠抓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作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罗甸累计接待国内游客达227.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亿元。

  这套四向发力的“组合拳”的出击,变成了罗甸实实在在的发展实绩和民生福祉,打开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罗甸新局面。

  罗甸是贵州最温暖的地方。“阳光”是罗甸的优势,在自然资源禀赋的神奇组合下,罗甸四季“瓜果飘香”,产业现代化发展质量不断的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3月22日,在位于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的食用菌示范基地种植大棚里,随着榆黄蘑的采摘热闹起来。一朵朵菌菇从菌棒的一端绽开,现出金灿灿的色彩。村民们戴着手套,一手拿起菌棒,一手摘下菌菇,不时发出感叹。

  “每天都有20多个工人在棚里采摘,采摘量达4500余斤,这个菇可以采四季,13万余棒榆黄菇,年产量能达400万斤。”基地负责人龙万淘正指导村民小心采摘。

  被群山环绕的麻怀村,给予榆黄菇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采摘不到两个小时,大棚外的路道就被一筐筐榆黄菇占满,采收工人在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搬运,一筐筐榆黄菇被运往厂房做人工分拣后,第一时间送往烘干车间进行烘干作业。

  “我们第一时间将鲜品烘制成干品,十斤鲜菇可制一斤干品,烘干后的菇不仅能保留本色原味,锁住营养成分,美味更鲜香。”龙万淘一边查看菇烘干程度一边介绍。

  青山绿水产出的榆黄菇,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榆黄菇第一时间被运往广东、上海等地进行销售,每斤定价几十到上百不等。目前,丰产期的榆黄菇一个月可以给基地带来30多万元的产值。

  朵朵绽放的“黄金菇”,撑起乡村振兴“富民伞”。“家门口做采菇工作轻巧,从家到基地只需5分钟,一个月还可以得3000元。”55岁的工人刘清芬在大棚里一边熟练地采菇,一边满脸喜悦地谈起家门口就业的好处。

  现在,基地采取压茬进行、周年生产的方式,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实际,确定香菇、榆黄菇、羊肚菌三大品种,实现周年化生产、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食用菌年产量600余吨,年产值420余万元。

  榆黄菇只是罗甸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目前,罗甸年蔬菜种植培养面积35.06万亩(次),预计实现产量60万吨、产值18.8亿元。以火龙果、脐橙、蜂糖李为主打的精品水果达23万亩,投产14万亩,水果产量8.88万吨,产值6.68亿元。

  罗甸是自然资源的“聚宝盆”。依托四季温暖的阳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便捷的水陆交通等资源区位优势,罗甸打造“4S”旅居生活品牌,让旅游产业化独辟蹊径。

  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的罗甸上隆寓农山谷景区,是一家集种、养、加工、旅游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景区。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观光、体验山泉泳池、柚子乐趣采摘、溶洞烧烤、亲子活动、住精品民宿,还能观看和参与布依表演秀、篝火晚会等特色表演活动。

  旅游发展催生新业态,村民增加就业新机会。“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村民就业。”寓农山谷景区负责人黄光建介绍说,景区一年可解决稳定就业40人左右,动态就业上千人。

  “这几天,我们正在对景区进行规划和业态布局,以提升景区品质,满足游客旅游体验。”黄光建说,2022年,景区将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继续深化农旅融合发展路子,不断丰富景区业态,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

  罗甸县境内的另一个重要景区——国家3A级的红水河景区,则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大水面和独特气候,开发水上项目,将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发展。“第一次玩这个摩托艇,很惊险,很刺激,玩起来感觉非常棒。没想到罗甸的景区游玩项目这么丰富。”游客李洋体验项目结束后激动地说。

  “景区还推出了红水河棕榈岛民宿,让前来景区游玩的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红水河棕榈岛民宿项目负责人周丹丹向记者介绍,棕榈岛民宿是一个综合业态民宿集群的项目,把当地农文产品和旅游度假相结合,打造价值体系产品,促进旅游大提质。目前一期已经投入试运营状态。

  做足“旅游+”文章,推动旅游产业大提质。今年,罗甸县将继续挖掘旅游潜力,加大旅游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加快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变,让旅游大提质成为乡村振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甸是潜能无限的大地。罗甸初步形成了健康医药、清洁高效电力、轻工制造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经济总量逐步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月28日,走进贵州籽玉科技有限公司,印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数控玉石雕刻机,只见技术员将一块玉石放入机器后,在操作页面上输入设计师已设置好数据,机器上的雕刻刀,就开始在玉石上轻轻划动起来。

  “我们用数控玉石雕刻机雕刻一尊两面的佛像,只需要几个小时,出货非常快。并且1个人还可以同时操作11台,精准度能达99%以上。”贵州籽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进弟介绍。

  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罗甸玉。以往,罗甸玉石加工以小作坊为主,加工产业出现“大原料”、“小加工”的失衡结构,玉石产业化率很低。

  近年来,为立足优质资源作好玉石文章,罗甸玉搭建起对外展示、贸易、加工、科研人才培养平台。

  为进一步助力罗甸玉石产业升温,2021年,上海籽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贵州籽玉科技有限公司,将在上海的加工厂搬到罗甸,并投入650万元,自主研发设计全自动化的原材料分解、分拣流水线,逐步提升和田玉的工业化生产效率。

  “如今,企业具有玉石自动化加工设施95台,提升了现有的原材料切割效率及分拣效率,预计年产量25万件,产值5000万元以上,”黄进弟介绍。

  年轻人成为玉石加工小能手。今年24岁的工人班行凯,设计专业出身的他。能同时操控11台机器,一个月挣5000多元,能将家乡的玉石变成精美绝伦的玉件同时,一个月挣5000多元。

  玉石产业只是罗甸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取得新型工业化高水平发展良好开局。近年来,罗甸坚定不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水平发展的“主引擎”,全面落实体系化、专班化、项目化推进措施,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围绕健康医药、清洁高效电力、硅系工业、新型建材、轻工制造、食品加工六大产业谋划项目建设,吸引外资投入。2021年,罗甸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4.27亿元,增长7.46%;新增规模工业公司13家,总数达到41家;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量3亿元,增速13.8%。

  罗甸是饱含温度的城市。罗甸在大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中,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3月27日,在罗甸县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工地上,几十名工人各司其职,为项目如期完工交付使用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一旁焊接声、铁锤声、重型机械轰隆隆的响声......正演奏着嘹亮的“工地交响曲”。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现在是主体框架的搭建作业,目前,整个主体项目进度已完成50%,预计,2023月5月交付使用。”项目经理万廷剑表示。

  据了解,该罗甸县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是该县推进新型城化建设的基础配套设施之一,包含外科大楼、门诊部、传染病区、供应室等业务用房,设置床位250张,项目建成后,硬件设施达到“三级”医院规模及标准,有效缓解罗甸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看医贵、就医难”的问题。

  罗甸县人民医院升级建设无疑让当地群众共享到城镇化建设的成果,人民群众幸福感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样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罗甸县中医院康养中心,则着力打好医疗学科“特色牌”,点亮特殊儿童起航明灯。

  “先引导患儿俯卧,再让患儿将脸转向要翻身的方向,鼓励其手臂向头上抬举,向仰卧方向翻动。”3月29日,走进位于该中心的康复医学科治疗室内,记者看到康养师正细心地对患儿进行康复运动训练。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很好的康复治疗条件。”患者家属李新辉奶奶,带孩子来做康复治疗已经四年。她和记者说,经过几年的康复治疗,如今,她家的孩子已经能说会走,也能去读书上学了。

  如今,更多折翼天使插上了翅膀,康复医学科也获得诸多殊荣。2017年被黔南州残联定为“智力残疾及脑瘫肢体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机构。2021年医院荣获“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罗甸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以“阳光罗甸康养湖城”为定位,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健康养生基地;以唱好“双城记”为抓手,加快形成双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以人为核心,从提升项目保障能力入手,快速推进棚改、道路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在“聚人生财”中推动新型城镇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55.35%。